
2025年9月7日,国务院正式批复《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》,明确提出到2027年实现居民15分钟可达最近医疗服务点,到203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达标率保持95%以上的目标。这份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制定的纲领性文件,从优化布局、功能定位、人才建设等12个维度勾勒出基层医疗改革路线图,其中"固定+流动"服务模式、医防融合、数智化升级等要求,深度契合了深圳市携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核心业务。
健康小屋一体机:破解15分钟医疗圈难题
政策开篇即提出"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划布局",特别强调要"结合人口变化趋势优化设置",这为社区健康基础设施建设指明了方向。携康科技的健康管理一体机XKZN-B600正是这一政策的理想承接者——该设备集成身高、体重、血压、心电、肺功能等12项检测功能,仅需15分钟即可完成基层常见健康指标筛查,完美适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养老机构等场景。
健康管理一体机XKZN-B600
在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某社区卫生中心,这套设备已实现"刷卡即建档"的智能化服务。据该中心主任介绍,自从去年引进携康医卫融合信息系统后,居民李阿姨这样的高血压患者定期到中心进行检测,只需在设备中刷卡,就能自动建档登录,可进行多项自助健康检测,检测完成后设备会自动给出饮食、运动和养生方面的建议。检测数据会自动上传到平台中,医生可随时查看并进行管理,这种"一站式"健康管理模式,直接响应了政策中"加强慢性病防治能力建设"的要求,目前该中心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已从68%提升至82%。值得注意的是,政策特别提到要"推进县区医学影像、心电诊断等资源共享"。通过LIS/PACS系统对接,可将检测数据实时传输至区域医疗中心,实现"基层检查、上级诊断"的分级诊疗模式。在梅州某医院的实践中,这种模式使老年人健康体检覆盖率从62%跃升至76%,印证了政策提出的"便利群众就近就医"的改革方向。
移动巡诊设备如何填补偏远地区医疗空白
针对政策中"全面建立国家、省、市、县、乡五级巡回医疗制度"的要求,携康移动公卫体检工作站XKZN-E100给出了创新性解决方案。这款集成了便携式B超、心电图机和智能问诊系统的移动医疗单元,配合"巡诊车+移动手术室"的配置,完美解决了山区海岛等交通不便地区的医疗可及性问题。
移动公卫体检工作站XKZN-E100/E200
在梅州市某县的巡回医疗工作中,携康移动巡诊设备展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。该县卫健局负责人表示,以往组织一次下乡体检需要协调车辆、设备、医护人员等多方资源,耗时耗力且服务半径有限。现在使用携康移动巡诊车,单台车日均服务可达90人次,较传统模式提升3倍效率。这种"流动医疗"模式正是对政策"提高面向边远地区巡回医疗服务能力"要求的生动实践。
政策第(九)条明确提出"'十五五'期间支持1000个左右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",并要求统筹配置移动设备。携康的移动巡诊解决方案已在全国20个省份的县域医共体项目中落地,其特有的离线数据同步功能,可在网络信号薄弱地区正常开展基础诊疗服务,待回到基站后自动上传数据至区域平台,有效破解了偏远地区的数字鸿沟难题。
医防融合解决方案
如何实现从治病到健康的转变
"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"是本次强基工程的核心要义,这与携康科技深耕多年的医防融合解决方案高度契合。政策第(四)条专门部署"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普惠行动",要求到2030年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达到70%以上,而携康的"健康档案-风险筛查-干预管理"闭环系统,已在多个试点地区实现这一目标。
医卫融合架构图
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某社区卫生中心的实践颇具代表性。该中心通过携康系统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层医疗深度整合,居民健康档案动态更新率从79%提升至91.5%。特别在慢病管理方面,系统会自动根据检测数据生成干预方案,如对血糖超标患者推送饮食指导和运动建议,并提醒家庭医生进行随访。这种"数据驱动"的管理模式,使该中心高血压规范管理率达到89.2%,提前三年达标政策要求。
政策强调要"推动医联体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传染病监测网络",携康的解决方案同样给出了应对之策。其开发的智能监测模块,可实时采集发热、咳嗽等11类症状数据,自动分析疫情趋势并预警。在2024年某地区流感流行期间,这套系统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前7天发出预警,为防控争取了宝贵时间,体现了"医防融合"的政策精髓。
从政策红利到实践落地
基层医疗改革的携康经验
纵览《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》全文,从"县管乡用、乡聘村用"的人才机制创新,到"分布式检查、集中式诊断"的资源配置优化,再到"数智化服务水平提升"的技术路线要求,携康科技通过14年的基层医疗实践,已形成可复制的解决方案。截至2025年6月,公司产品已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500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,年服务人次突破1000万。
在梅州某医院,携康基层公卫体检系统帮助医院实现老年人健康管理全覆盖;在城南社区,医卫融合信息平台让慢病管理效率提升35.5%;在全国200余个县域医共体,移动巡诊设备将医疗服务延伸到最偏远的山村。这些案例共同构成了政策落地的"携康样本",印证了"强基层"不仅需要顶层设计,更需要像健康小屋、移动巡诊车这样的"毛细血管"解决方案。
随着1000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项目的逐步启动,基层医疗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"当国家战略与企业创新形成合力,我们有理由相信,"15分钟医疗圈"的蓝图将更快照进现实,亿万群众"就近享有优质高效健康服务"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。
落地案例图展示